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郭胜利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一种播种的方式

2012-12-28 16:19:41 来源:《旅客报》作者:郭庆丰
A-A+

  让郭胜利出去做个展览像策反一样难,得费很多口舌,仿佛只有不停地画画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事实上画画完全成为他的一种生存状态。大约是在二十年前,在陕北的古城榆林,郭胜利熟悉并掌握了一种传自法国巴比松派的油画技术,并在陕北这片黄天厚土种对这种材料、技法开始了全方位的实验,结果我们应该相信,巴比松的人文激情、在陕北的自然和文化境域中为我们呈现了人类共有的生命的颜色和形态。这样的结果本身已超出了绘画的意义,我们隐约感到的是人类远古景色在毛乌素沙漠南沿一次内涵深远的久别重逢。1987年,郭胜利、郭榆生、杨光利、高培旺、栗子明、王志春……这些卷曲着头发的陕北人。用他们陈酿于黄土地里和父老乡亲脸颊上、衣褶中那种亲情般黄金的颜色,和他们粗犷而敏锐的性情在西安举办了一次在当时颇有些异域风格的“大漠画展”。这些男子汉大丈夫们在这衣裙纷飞的轻盈的季节里,踏响那沉重的脚步声震惊了古城,以至于很长一段时日里在文化艺术界不绝于耳。之后画家俞晓夫在一篇评论中写到:“他们喜欢米勒对农民的无限同情,喜欢米勒对乡村敦厚的描写,他们确定米勒的风格最能切入中国的黄土地……中国有不少的画家去过陕北,画出不少杰出的作品,然而要说真正的原汁原味,我认为只有郭胜利他们了。”我当时刚开始学画,但之后弥漫于陕西榆林一带的松节油的奇香,曾诱发了我和我的许多同伴,永远的投身到这种神圣的事业中了。

  郭胜利1951年出生于黄河流经晋陕峡谷的西岸神木县栏杆堡乡的一个小村子。50年代的陕北神木县真可谓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的蒙地边沿。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和古老的民俗活动对其有效生命的百般呵护,又略显抽象的基调,这种源于天地自然的基调其本身是广阔和高贵的。后来在其油画作品种对陕北风景乃至居民无微不至的叙述中;对于天父地母的崇高;对于蒙汉调的凄凉与壮美;对于窑洞与黄土的相依相存……。都无不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令观者倍感真实、亲切和难以割舍这种乡土情结。好的画家都是极为看重写生的,而郭胜利的写生课,应当是从少年时代就已开始,直到现在这漫长的时日里对于这片黄天厚土的不断揣摩和拿捏。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已将一个投入艺术的心,随着当年父亲在春耕时铁铧翻出的累累新土深深地埋进了土地的深处。打从那时起,无论他走到那里,他的生存与行为都将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着。土地的干旱曾使他焦躁不安,那土地上祈到了一场好雨会令他萌发出无限的生机。他画的大都是陕北;他一寸寸地画。一笔笔地将那土地翻腾着画,而每一笔一种心情,变数在于微妙之处,在于鞭辟入里。他甚至不想给每一幅画起个不同的名字了,干脆所有的画都叫做“岁月系列”。这是一个紧紧连接着的,他的也是陕北的巨大身体。只有他知道他的每一幅画,不必要画出什么不同的内容,而他们只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

  也正因此郭胜利获得了与这片土地同在的宁静和一种播种方式。他没有被纷繁复杂的各类学说、流派所左右。始终保持着不慌不忙的做画状态,在自己的宁静与缓慢种充分地体会着油画语言的丰富与敏感,表达着与土地身心相融的那份内在和深沉。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郭胜利隐于闹市,创作了大小百十幅表现陕北风景的油画作品。有不少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频频获奖的郭胜利可谓油画界以为身怀绝技的宿将。但这一切也并未改变他创作的方式,郭胜利依然与那片土地同在,一如既往地以那种跟时应分的播种的方式耕耘着,他一笔一笔地画着,精心地料理着他的每一块土地。他熟知每一块土地的性情,他知道什么是到位,什么是四季更替、斗转星移的变化。他深知土地延伸与时间之遥和空间深处的生命样式。他认为越是精神精确地表达这些风景,就越具有超越风景的意义。这也许正是郭胜利油画作品中超越现实的途径。艺术即便是进入到多元并存、样式各异的多姿态的当代,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以不变应万变”,实际上他是在追求一种内在的一如土地之中的瞬息万变。

选自《旅客报》西延特刊2012年12月总第003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郭胜利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